测温枪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医用测温枪和工业测温枪,两种测温枪的差异并不仅仅体现在有效测量距离和精准度上,用深圳市爱立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立康)负责人莫总的话说就是:“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什么是合格的医用测温枪
莫总在接受集微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用测温枪和工业测温枪所用到的核心元器件、算法是完全不同的,医用测温枪研发需要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厂商必须有医用器械生产许可证才有资质生产医用测温枪,其红外芯片的算法是专门用来纠正人体温度的。
得一物联科技首席营销官上官宇告诉集微网,所有红外测温枪所用到的原理都一样,区别在于信号的数据处理过程和在一定距离下的温度标定过程。医用测温仪的温度范围更符合人体温度,例如30-45摄氏度。在标定过程中,只会对这一范围的温度值进行更细致的校准。他进一步指出,工业测温仪只是温度范围更广、测距更远,通常用来测量电力设备等高温物体。
医用测温枪还分为额温枪和耳温枪两种,耳温枪测量更精准,但操作起来更麻烦。针对流动人群的快速筛查,额温枪是更好的选择。上官宇表示,额温枪的准确测量距离为3-15cm,太近和太远都会影响体温测量的准确性,更不能贴着皮肤测量。
上官宇还指出,医用标准的测温枪基本精准度为±0.3摄氏度,工业标准的则为±2摄氏度。但精准度并不能作为区分两者的依据,因为一些高端的工业用测温枪也能够把精准度做到±0.3摄氏度以内。
如何才能买到一把合格的医用测温枪呢?集微网在采访了多家测温枪厂商后了解到,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 精准度一定要在±0.3摄氏度以内。
二、 直接与原厂联系,切勿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微商处购买;厂商必须有医用器械生产许可证。
三、 注意产品的生产批号和储藏日期。
四、 由于市场充满竞争,合格的医用测温枪在工艺和外观上也更为精美,外观老旧、劣质的多为贴牌的“玩具枪”。
测温枪市场浅析
上文虽然分析了购买医用测温枪如何避雷,但多家大型测温枪厂商告诉集微网,合格的医用测温枪目前一件难求,而且各省之间限制发货,除非是支援湖北。
一家广州的测温枪厂商表示,公司目前日产能为1.5-2万台,所有购买方都需要出具政府的委托证明,正月初六开始生产的第一批100万台产品已经向政府交货,预计三月才会开始对外公开销售。
另一家深圳厂商则表示,公司一周的产能为4-5万台,当地政府虽然没有强制性调货,但是98%的测温枪订单都来自政府部门。由于受到疫情和假期延长的影响,目前产能仅开出50%,预计2月15号以后产能才会全部释放。
价格方面,上官宇告诉集微网记者,现货价格的涨幅已经超过200%,公司医用测温枪的价格区间为500~1000元。由于消费者难以区分,连工业用测温枪的价格也高达300~500元。爱立康董事莫总也表示,原价60~100多元的医用测温枪近期也涨价了2~3倍。主要原因是供需关系造成的,另外再加上疫情期间员工的工资和食宿高涨,成本增加所致。
一位熟悉测温枪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测温枪现货的价格还不是顶峰,预计一周后左右将到达最高点并维持一周左右,两周后价格将会开始回落。“留给分销商的时间不多了,继续囤货只会砸手里。”该业内人士如是说。
需求方面,上官宇预计,全国未来一周的缺口高达200万台。莫总透露,爱立康的测温枪在国内市占率约为20%,去年国内行业总产能只有1200万-1500万台,但预计未来疫情期间总需求为2000万台。多位业内人士都纷纷表示,5月份测温枪市场才有可能看到供需平衡的态势。
供需失衡除了与疫情有关,还与分销体系和政策缺失有关。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国内的测温枪分销体系主要建立在安防领域,该领域与政府本身就联系紧密,由于分销体系健全,厂家一旦有货就会被一扫而空。政策方面,由于此前相关部门不重视测温设备的储备,这才进一步导致了供需失衡。相关人士无奈的表示:“某省政府日前表示有一定的测温枪储备,数量却仅有100台。”
值得一提的是,大型红外热像仪成本太高,政府等相关部门预算不足,也被多位业内人士看作测温枪供需失衡的间接原因之一。
由于供需失衡,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和工业用测温枪开始充斥在各大微信群和微商的朋友圈中。“手持测温枪现货5000把,350元一只,先款后发货,发不出来全额退款”这样的消息屡见不鲜。多家测温枪厂商都表示,这纯粹是微商在骗钱。
据集微网调查,良心的工业测温枪厂商会选择停产,以免不良商贩将产品当成医用测温枪高价卖出。但仍然有一部分厂商正在夜以继日的生产,大赚特赚。另外,还有一些医疗设备厂商的代工厂会趁机生产“贴牌货”,其精准度都是“凭感觉”写上去的。莫总透露,80%的小厂商都没有自己的解决方案。
不过,主流厂商也可能出现质量问题。业内人士透露,原本用料考究、贴片时间合格的厂商都可能因为疫情而开始赶工赶料,不按标准走生产流程,为了满足需求而开始滥竽充数。综合来看,市面上30%以上的测温枪都是不合格的“玩具枪”。
另外,国内的测温枪在性能上已经能够匹配国外产品,而且大多数国外产品也都是在中国完成生产组装。一些消费者对于外国货的盲目信任,正好被分销商和不良贴牌厂利用。疫情爆发以来,日本货、韩国货、德国货都已经被一扫而空,但实际上除了日本的耳温枪和韩国的额温枪,其他许多都是国外的高精度工业用测温枪,并不适用于人体体温测量。
何以解忧
市场鱼龙混杂,产能又难以匹配日益高涨的各方需求。当下的防疫工作还需要做哪些努力呢?长期而言,如何避免这样的窘境再次发生呢?集微网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整理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快复工和推进原材料生产。复工难和原材料短缺是许多产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测温枪产业的产能也因此没能火力全开。测温枪重要零组件包括芯片、PCB、液晶屏和外壳,这些配套企业的生产工作也需要同步推进。政府部门需要加快工厂复工审核,对原材料的生产和运输开绿灯。
红外热像仪替代法。政府、学校和大型工厂可以考虑购买带人脸识别功能的红外热像仪,将考勤和防疫检测整合于一体,目前市面上还能够买到相应设备,但一周后预计也会出现缺货。一台这样的红外热像仪能够抵消数十台额温枪需求。
统一组织生产、转产。抗疫不是一个省的私事,而是全国的一盘大棋。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全国所有符合标准的测温枪厂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避免流入分销商手中。另外,一些具备医疗器械生产资质的红外摄像头、红外传感器、温控芯片等核心器件厂商应主动担起责任,寻找合格的元件组装,用自己的产线来解决全国的燃眉之急。
重视产业,加强储备。需要政府各部门、企业、甚至是家庭都对医用测温枪加强储备,重视测温仪器产业的发展。由于在此次疫情期间,国内测温仪器产业仍然存在芯片“卡脖子”的现象,因此也要加速产业的国产替代进程。
为了更好的解决测温枪市场供需难题,集微网新设立了测温仪器应用群,欢迎测温仪器厂商及客户加入,完成需求端和客户端更精准的对接,共同探讨产业难题。
上一篇:基于FPGA实现OV5640摄像头的视频图像采集及VGA显示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